泌尿时讯 发表时间:2025/5/16 16:01:16
编者按:膀胱灌注仍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(NMIBC)的治疗基石,然而30%~50%的患者可能对目前的标准治疗反应不佳。近期,一篇European Urology文章系统综述了针对所有风险类别NMIBC的新型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试验。研究发现,膀胱灌注治疗包括以BCG为基础的疗法、化疗联合方案、化学药物偶联物、热凝胶、高温化疗、渗透泵和基因治疗。BCG无反应/难治性患者的初始缓解率为42%~85%,初治患者的初始缓解率为65%~100%。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2%~83%和39%~92%。疾病进展和严重毒性(≥3级)罕见(分别为0-17%和0-20%)。然而,仍需进一步研究来完善治疗策略,并评估长期疗效、生活质量和经济因素;未来的研究应纳入多组、多阶段设计,并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。
膀胱灌注及新型疗法的作用机制
▌基于BCG的治疗策略
卡介苗(BCG)可附着于尿路上皮细胞进行内化并刺激细胞因子应答,激活免疫细胞,导致肿瘤细胞死亡。
BCG+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)则可利用PD-1/PD-L1发挥免疫抑制相互作用,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。
BCG+N-803:基于IL-15的融合蛋白复合物,由突变型IL-15与IL-15Ra和IgG1 FC抗体复合而成,可促进CD8 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。
▌化疗联合方案(吉西他滨/多西他赛)
吉西他滨是一种核苷类似物,可内化进入尿路上皮细胞,并通过阻断DNA聚合酶来抑制DNA合成。
多西他赛则可抑制微管解聚,从而阻碍有丝分裂进程,导致细胞周期停滞。
Oncofid-P-B:紫杉醇与透明质酸结合,通过结合HA与CD44受体,提高水溶性和尿路上皮渗透性,从而实现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、溶酶体降解和紫杉醇的胞质释放,干扰微管解聚。
▌新型药物递送机制
渗透泵是一种半透性硅胶管,可在膀胱内自行盘绕,缓慢渗透溶解其内容物;包括核苷类似物吉西他滨(TAR-200)和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达替尼(TAR-210)。
反相热凝胶是由交联聚合物形成的一种亲水化合物,该化合物在室温下呈液态,但在体温下会转变为凝胶形式。
含有丝裂霉素(UGN-102)等药物的水凝胶与水性滴注相比,可延长药物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。
膀胱热灌注化疗:在膀胱热灌注化疗中添加热量可改善药物通过膀胱壁的递送情况,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,并增强免疫活性。
病毒载体基因治疗:通过膀胱内递送基因至尿路上皮细胞,使癌性及潜在癌前尿路上皮细胞持续暴露于药物。Syn3和正十二烷基-β-D-麦芽糖苷(DDM)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,可破坏多聚阴离子糖胺聚糖层、不通透性斑块和紧密连接,从而促进病毒与柯萨奇病毒/腺病毒受体(CAR)的相互作用。这有助于病毒进入细胞,从而表达免疫刺激性转基因,例如非复制型载体nadofaragene firadenovec中的干扰素α2b,以及cretostimogene中的粒细胞-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,后者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(Rb)通路缺陷的细胞中选择性复制。
基于BCG的治疗策略
化疗联合方案
新型作用机制药物及递送系统
总 结
目前膀胱癌治疗前景光明,涌现出众多新型膀胱灌注疗法。这些疗法已被证明对不同风险类别的NMIBC均有疗效,包括低级别中危NMIBC、初治高危NMIBC以及BCG无反应高危NMIBC。然而,治疗方案的增多也给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了挑战。由于长期随访和疗效对比数据方面的局限性,仍需进一步研究。未来的研究应优先开展成本效益、患者报告结局(PRO)和合理治疗顺序的比较分析,以增强临床决策。
参考文献:
Ghodoussipour S, Bivalacqua T, Bryan R T, et al. A Systematic Review of Novel Intravesical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–muscle-invasive Bladder Cancer[J]. European Urology, 2025.